听画欢迎您投稿艺术点评。

徐悲鸿——融汇中西风格的中国大师

发布日期:2016-05-18 20:35
 
徐悲鸿——融汇中西风格的中国大师
徐悲鸿——融汇中西风格的中国大师
徐悲鸿(1895年7月19日-1953年9月26日)凭借其包含浪漫主义和表现主义的广义写实主义对20世纪中国绘画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和当时的传统文人画不同,艺术家放眼世界,风格独特。
徐悲鸿认为中国艺术已经脱离了现实生活,退化为单纯的复制他人作品;这导致艺术家们意识不到向自然学习的必要性。他主张西方科学方法,在其写意的水墨画或其他风格严谨的作品中自如运用精确的解剖学比例和固定视角。
徐悲鸿不是第一个提出这种观点的人,但他却是第一个提出解决方案、为中国艺术的发展指明方向的人。

徐悲鸿很小的时候便表现出艺术天赋。1915年,他来到上海这座中西文化交融的城市。在那里,他遇到了后来成为其良师益友的改良派学者康有为。康有为对他将西方艺术实践和主张融入中国艺术的思想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1919年,徐悲鸿在民国政府的资助下到巴黎求学。他摒弃了当时如日中天的超现实主义和表现主义艺术实验,投向写实主义的怀抱。原因是他认为绘画应该真实、易于理解。

1927年回国后, 徐悲鸿在上海参与创建南国艺术学院并任教。直到1953年逝世之前,他先后担任一些重要的职务,如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今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

1939年末,印度著名诗人、作家和哲学家泰戈尔邀请徐悲鸿到印度演讲并举办画展。徐悲鸿经泰戈尔引见认识了圣雄甘地,并当场为其绘素描像,该画像也在这次展览中展出。
留印期间,徐悲鸿创作了多幅代表作,如彩墨画《泰戈尔像》,该画像的创新之处在于注重细节,纸上不留空白。
徐悲鸿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是墨画《愚公移山》(1940),宽4.2米(将近18英尺)。该画作取材于中国神话传说“愚公移山”的故事。愚公坚持要移走挡在他面前的一座大山;并认为即使他无法完成,他的子孙后代也能最终把山移走。徐悲鸿在这幅作品中以借喻的方式鼓舞国人参与抗日战争,鼓励大家在逆境中坚持不懈。

另一幅重要作品是《放下你的鞭子》(1939)。这是徐悲鸿在新加坡一个广场上看到一出爱国剧作后创作的,同样表现了他的爱国激情。该剧讲述了抗战期间一对父女流离失所、卖唱为生的故事。

徐悲鸿以画马闻名,擅长通过动物画表达个人情感。例如在《病马》(1941)中,马头马尾下垂,有气无力。这幅作品仿佛是在诉说他自己在巴黎时作为一个贫困孤苦的学生,渴望获得帮助的情感。
版权说明:任何未经听画授权,而复制该页面的任何内容包括且不限于图片,文字等,均违反著作权法。如果您要引用该页面,请在引用处添加到本页面的回链。